播州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字体:大 中 小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视力保护色: |
7月31日,遵义市举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构建发展新格局”红花岗区、播州区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遵义市播州区委副书记、区长张红兵就播州区近年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工作情况作发布。
张红兵介绍,近年来,播州区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紧扣全省打造“六大产业基地”、全市加快建设“六大产业基地”要求,围绕“乡愁播州·产城新区”定位,大抓工业、大兴工业、大干工业,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推进工业大突破,奋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1至6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3.08亿元,同比增长5.5%,规模工业增加值27.35亿元,同比增长10.6%。
聚焦首位产业,全力打造全省重要铝及铝加工全产业链示范基地
播州区坚持发展壮大以铝及铝加工为引领的基础材料首位产业不动摇,突出强链、补链、延链。
集群发展强链。巩固拓展“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再生铝—铝加工—赤泥综合利用”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目前集聚规模以上涉铝加工生产企业30家。今年上半年,以铝及铝加工为引领的基础材料产业实现产值83.56亿元,同比增长22.4%。
技改扩能补链。实施“播州区铝及铝加工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项目,推进电解铝智能控制化技术改造、铝加工企业技改扩能,加强与北京科技大学等院校合作,通过铝土矿脱硫、脱硅、除铁等选矿技术研究,优化生产工艺,实现低品位铝土矿高效应用,打造“西南铝谷”。
龙头引领延链。依托遵义铝业龙头引领,规划3800亩土地建设铝加工园区,积极引进高强度、轻质化合金材料及汽车配件等高端铝加工下游企业入驻。今年新签约引进铝及铝加工项目3个,总投资1.5亿元。
聚焦绿色发展,全力打造全省重要酱香白酒原料保供及配套基地
播州区坚决落实国家“双碳”政策,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推动经济向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韧劲更足迈进。
促进有机循环。有机高粱地块认证面积24.3万亩,常年种植酒用高粱16.5万亩,依托鸭溪茅台循环经济产业园,承接茅台酒厂酒糟综合利用,引进复糟酒厂、有机肥生产、饲料加工等企业,构建“酒糟-复糟酒-有机肥-生物燃气-有机饲料”循环生产链。
坚持绿色低碳。加强白酒生产企业及周边环境治理,合理规划布局,依法关停取缔不符合生产规范的小酒坊和小作坊,严格管控白酒污泥倾倒,切实守好生态底线。
发展绿色制造。引进和发展包装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把包装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减少包装工业对非再生性资源的消耗,严格控制包装废物的产生。今年上半年,酒及酒配套实现产值7.45亿元,增加值3.7亿元。
聚焦能源支撑,全力打造全省重要能源综合循环利用示范基地
播州区持续推进传统能源转型发展,优化新能源发展布局,不断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推动煤电清洁转型发展。全力保障鸭溪电厂满负荷生产,重点推动大坪煤矿、万顺煤矿、泮水露天煤矿等煤矿建设,全力服务电煤保供。推进供热改造,结合鸭溪电厂外供蒸汽优势,充分利用发电余热,建成3条蒸汽管道为产业园区供能,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目前,蒸汽供热惠及企业28家。
加快清洁能源发展布局。积极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大力推进枫乐风电场、平正风电场、遵义铝业厂房屋顶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加快构建“水风光一体、煤电热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综合能源发展格局。
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依托鸭溪电厂工业固废,构建“煤—电—分级粉煤灰—建材”产业链;承接茅台酒厂酒糟综合利用,构建“酒—酒糟—翻沙酒—天然气—有机肥、饲料”产业链,成功创建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重点园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今年上半年,电及电循环产业链实现产值22.17亿元,同比增长17.4%。
聚焦科技赋能,全力提升新型工业化质量效益
播州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播州区铝及铝加工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质增效,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遵义铝业入选贵州省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乌江电厂、永胜金属荣获省级5G应用场景示范项目。贵州金元鸭溪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并网运行,成为遵义市首个“超级充电宝”。贵州港利(新民)公司建成投产的新型活性石灰生产线,填补了我省高活性石灰产品空白。目前,全区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小巨人”企业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和平(苟江)经开区荣获“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称号。
下一步,播州区将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狠抓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紧扣“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大招商,在遵义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新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