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促发展 乡愁播州展笑颜
字体:大 中 小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视力保护色: |
——“脱贫攻坚看遵义”系列新闻发布会之融合发展:日新月异看新区
中共遵义市播州区委副书记、区长 张恺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七月最是火红时,播州无处不芳菲。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是遵义市播州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张恺。首先,我谨代表播州区委、区人民政府,向大家长期以来对播州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播州区是遵义市的主城区之一。全区国土面积2490.94平方公里,辖17个镇、2个民族乡、5个街道,有苟江、和平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88.23万。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赞誉找到乡愁的地方,是彪炳史册的红色圣地、绿色发展的旅居福地、投资兴业的开放高地。最近三年经济发展排名贵州省城区方阵前十位。今天,我向新闻界各位朋友和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介绍播州的发展情况。
第一方面,扛起政治责任,打赢脱贫攻坚。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枫香镇花茂村考察,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播州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尽锐出战,全力打好四场硬仗,坚决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在2019年底,实现了24225户贫困户、87625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11.59%降为零。在2020年4月省对市县党委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播州区位列全省19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非贫困县第二。
一是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我们建成乡村公路2341公里,实现了“组组通”;建设农村供水工程近1900个,户户饮上了放心水;配套村卫生室532个,村医633人,解决了群众“有地方看病”的问题;全面推进农村电网、讯网建设,实现了户户通电、村村通网络的目标。
二是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2017年,播州全面完成2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搬迁安置3629户14891人,在全省率先完成搬迁任务,曾作为全国、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观摩点接受观摩。
三是打好产业就业扶贫硬仗。实施农业“821”工程,即:以辣椒为主的蔬菜产业80万亩,稻+产业20万亩,出栏生猪100万头,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抓实就业扶贫工作,组建了公益性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成立劳务监测站24个、劳务就业扶贫合作社178个、省外务工人员联络站8个,开辟了就业路径,破解了企业用工、群众就业信息不对称难题,今年已转移就业25.54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6.7%。
四是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教育资助实现应助尽助,全区无1例贫困家庭学生因贫辍学。成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队226个,建档立卡人口参保率、家庭医生签约率均为100%。“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制度,让贫困群众就医更便捷。改造危房1.35万户,整治住房5955户,住房安全问题全面解决。
第二方面,发挥资源优势,巩固脱贫成果。撤县设区五年来,播州区紧扣“田园城市•乡愁播州”形象定位,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主基调主战略,坚持红色传承、绿色发展,区域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十三五”期间,全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2020年预计实现GDP总量360亿元,人均GDP突破5万元。作为贵州省打造黔渝合作示范先行区、遵义市打造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的核心区,播州区注重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发展主导产业,全力推进产城融合,用发展成效巩固脱贫成果。
一产方面,辣椒生猪名列前茅、领跑全省。播州是黔北粮仓核心区域,在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主要发展辣椒和生猪产业,种植辣椒38.35万亩,年出栏生猪目标100万头,正在按照全产业链的发展理念推进,从传统的农业种植、养殖,延伸产业链条到加工、销售,实现链条式集聚、循环式生产、集约式发展。今年上半年,承办了全省生猪产业发展推进会暨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全省辣椒机械化移栽现场会等7个现场会。
二产方面,铝电酒相互促进、同频共振。重点围绕铝及铝加工、电及电循环、酒及酒配套等主导产业持续发力。关于铝及铝加工,110万吨氧化铝,41万吨电解铝,产业链条完备。关于电及电循环,和平经开区获批国家第二批增量配电试点园区、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关于酒及酒配套,茅台循环经济产业园、鸭溪酒业有序发展,今年预计新增税收8000万元。1—5月,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排全市第3位。
三产方面,全域旅游与商贸物流比翼齐飞、蓬勃发展。全域旅游与商贸物流比翼齐飞。苟坝红色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4A级景区;乌江古村落将于今年10月试运营。黔北物流新城、阁老坝1300万吨货运场、遵义传化公路港初步建成投运。播州建材、互豪世贸、湘源国际等建材市场入驻商户1700余家,黔北汽车城入驻商户1500家,带动就业7000余人。1—5月,我区限额以上社零总额增长11.4%,排全市第3位。
第三方面,逐梦花繁叶茂,衔接乡村振兴。电视剧《花繁叶茂》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播州人民倍受鼓舞。花茂村的发展变化,花茂群众的灿烂笑容,是播州发展的一个缩影。让花儿开得更艳,让碧草长得更青,让播州画卷更绚丽,是播州人民的心声和期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播州区将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各项工作,着力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奋力谱写百姓富、生态美的播州新篇章。
谢谢大家!
记者提问:
1.遵义打造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播州和新蒲正好是一体两翼。我们都说,遵义辣椒别样红,请两位区长说一说,你们区的辣椒红在哪里、好在哪里?
答:遵义辣椒别样红,播州辣椒最香辣。播州区从1998年开始,就把辣椒作为农业支柱性产业来抓,“小辣椒”在播州已成为大产业。播州辣椒具有四大独特优势:
第一,优在底蕴厚。播州区曾荣获“全国优质辣椒生产区、全国辣椒产业十强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辣椒)、中国辣椒之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殊荣。近年来,播州全面落实“五步工作法”,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探索出“三社融合”“返租倒包”“联户联产”等辣椒种植优良模式,走出了一条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第二,优在品质特。播州区属全国优质辣椒主产区,辣椒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尤其是播州辣椒的香味,是其他地区辣椒无法比拟的,这个特点成就了播州辣椒在全国辣椒加工行业中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被作为国内众多辣椒制品的“调味料”“药引子”广泛使用。
第三,优在规模大。2020年,播州区种植辣椒38.35万亩,种植面积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规划建设了2个万亩辣椒产业带、5个5千亩相对集中辣椒示范基地、12个千亩标准化示范基地,有2个辣椒专业镇、8个专业村、168个专业组,覆盖30余万农民,培育职业椒农1.5万户,带动贫困户8000余户2.94万人种植辣椒,户均种植辣椒2-5亩,户均增收近2万元。
第四,优在链条长。全区拥有椒源、新佳裕、苗幺娘等14家辣椒食品加工企业,14条大型辣椒烘干线,小型烘干机683台,辣椒加工产量10万吨、产值10亿元。播州辣椒调味品加工园的20万吨辣椒系列食品加工,火锅生产线基本建成。遵义椒源食品公司的2万吨盐渍椒加工项目、卓豪食品公司的10万吨辣椒(泡菜)加工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旭阳辣椒已远销美国、新加坡等77个国家。围绕“强链、补链、延链”目标,全力打造辣椒加工贸易集群,为全市建设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提供强力支撑。
我们坚信,播州辣椒必将椒香出国门、椒香天下闻。
2.前不久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的电视剧《花繁叶茂》,充分展现了乡愁播州的诗情画意。曾经的荒茅田,几年时间,摇身一变成了山环水绕的美丽田园。今天,想请张恺区长给我们隆重推荐一下播州的美丽乡村,好吗?
答: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6月16日在花茂村考察时,赞誉这里是找到乡愁的地方;2017年10月19日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称赞花茂村:“这是风景画,很漂亮!”花茂村先后获得“全国最美红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避暑养生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最美村庄”等称号。如今的花茂村,环境美了,旅游火了,农业旺了,老百姓的日子红火了。
在播州,像花茂村这样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还有很多。比如,风光旖旎的洪关太阳坪——坐看云起时,手可摘星辰。雄奇秀美的乌江百里画廊——舟行碧波上,如在画中游。乌江古村落——小桥流水初心涧,风细柳斜惹人醉。自2006年以来,全区累计打造了美丽乡村示范点近300个,每个镇(乡)都有美丽乡村示范点,可以说移步换景,处处是景。除了美景,播州还有乌江豆腐鱼、鸭溪凉粉、南白黄粑等传统美食,绝对挑战你的味蕾。
凭借着这些厚植浓浓乡愁的美丽乡村,播州区正在大力发展避暑经济,着力打造重庆、贵阳市民的夏季周末乐园,吸引更多省内外游客来避暑休闲。播州是习近平总书记赞誉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欢迎朋友们到播州走一走、看一看,我在播州等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