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镇乡传真

播南街道:就业车间生产忙 群众增收有保障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播南街道始终将稳定就业、保障民生作为重要任务,积极引进企业进驻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就业车间,搭建就业平台,实现群众就近就业、稳定增收。



走进播南街道紫薇社区的服装厂车间,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着,抓紧时间赶制订单服装。伴随着缝纫机的“哒哒”声,工人们脚踩踏板,熟练地操作机器,双手移动布料,缝合、拼接、剪线、定型,不一会儿工夫,一件件衣服在缝纫台上逐渐成形。


“上这个领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三刀眼的这个地方一定要对齐,不对齐穿起来之后,就会偏料。”这是播州区容友服装厂总经理黄云友在指导工人制作新款服装的技术要领。



一件服装,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十几道工序,属于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车间根据用工需求,结合搬迁群众的实际情况,开设了灵活就业岗位。紫薇社区搬迁群众徐梅梅每天送孩子上学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自车间投产运行以来,她就一直在这里务工,家门口的就业让徐梅梅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对于这种楼上生活、楼下工作的模式她感到很满意。


“我就住在小区里面,一个月有两三千块钱,带孩子也方便。”徐梅梅说。



在车间里,像俆梅梅这样的搬迁群众就有22人。这是一家以生产各类服装、服饰配件为主的小微企业,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浙江的服装企业合作,积极拓展国外市场,产品远销孟加拉国、加拿大等地。自今年5月份以来,公司生产服装共计30余万件,产值500万元左右,发放务工费40多万元。目前公司订单量旺盛、产品供不应求。


“我们现在的生产订单,目前是比较紧张的,现在到年前还有三四万件的任务,所以都在加班加点地在赶货。”黄云友说。



车间虽小,却稳稳兜住了百姓民生。作为易地搬迁安置点,播南街道紫薇社区共居住搬迁群众430户2000余人,播南街道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通过送车间到社区、送岗位到户、送技能到人,实现了户均2人以上就业,让搬迁群众有更多就业选择,真正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